热门关键词: 粮食安全 河北军粮 储备粮 粮食价格 质量检验 办事指南

首页 > 粮油市场 > 粮储新闻

粮食反腐力度空前!!一批“粮耗子”被揪出!“靠粮吃粮”有哪些手段,如何严查?

发布时间:2021-11-29 09:29:00来源: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随着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推进,一批国有粮食企业相关负责人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处。这些“粮耗子”捞取好处的手段主要有哪些?纪检监察机关如何严查“靠粮吃粮”问题?针对案件暴露的制度短板和监管漏洞,如何以案促改以案促治?

  国有粮食企业承担着收购、储存、经营国家粮食的重要职责,一些“粮耗子”却从中伺机渔利 

  最近,各级纪委监委通报的粮食购销领域腐败案例中,粮食购销公司、储备公司、收储公司等国有粮食企业“粮耗子”频频出现。

  10月26日,江苏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江苏兴粮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剑涛违规出借公款,造成国家财产重大损失,被立案审查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

  11月5日,湖南省纪委监委通报4起粮食购销领域典型案件:衡山岳北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因保管不善导致粮食亏库166.33吨;常宁市国家粮食储备库利用套取的收购资金和账外经营收入设立账外账;华容县丰穗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县级储备粮轮换超架空期长达30个月;芷江县粮油购销公司楠木坪粮站原主任杨增新骗取、贪污购粮资金,潜逃12年被抓获。

  11月23日,贵州省发布6起粮食购销领域腐败案件,其中4起均案发在国有粮食企业。如镇远县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原经理吴秀和,存在涉嫌贪污涉粮资金,滥用职权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滥发津补贴等违纪违法行为;岑巩县浩达粮油购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本国、会计杨荣和,在粮食购销工作中存在严重违纪违法问题。

  梳理各地案例,国有粮食企业“靠粮吃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情形:

  一是以陈顶新、以次充好、“转圈粮”等问题,如四川省青神县国粮管理有限公司原总经理陶永鸿将1276吨陈粮卖出,再将其中896吨以新粮名义回购入库;

  二是虚假收购、虚报损耗、虚假轮换、掺杂使假等问题,如陶永鸿在稻谷轮换过程中利用轮出轮入的差价及损耗溢余,编造虚假资料套取资金18万元;

  三是亏库短量、擅自动用置换、偷卖盗卖违规从事政策粮经营、挪用购粮款等问题,如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粮库原主任谈卫东动用160万元公款,资助女儿女婿买房;

  四是压级压价、拖欠粮款、吃拿卡要等问题,如江苏省仪征市粮食购销总公司陈集粮站原站长高时林,将二等粮以三等粮价格标准与农户结算,从中套取差价;

  五是在仓储等项目中违规招标投标,违规处理资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私设“小金库”等问题,如四川粮油批发中心原党委委员、直属储备库原主任范盛良,在成品粮应急低温库等项目招投标等方面为承建商提供帮助和关照,共收受数百万元“关照费”。

  国有粮食企业承担着收购、储存、经营国家粮食的重要职责,一些“粮耗子”从中伺机渔利,严重侵蚀群众利益、造成国家损失、影响粮食安全。去年2月,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发改局要求四川新力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储备160吨小包装菜油,以备抗疫期间保障市场供应。该公司原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蔡远政私下与粮油商人曹某会面,嘱咐其在10000元/吨以下报价,后又将另外两家竞标企业报价通过微信转给心腹凌某,让其指导曹某填写报价单,曹某顺利以最低价中标。蔡远政又授意凌某额外多支付15万元定金,并同意曹某将滞销菜油混入采购菜油中交付入库。一番暗箱操作,曹某在无任何垫资情况下轻松获利。蔡远政对粮油市场是否稳定、食品安全是否有保障漠不关心,为抗击疫情而储备的应急菜油成为其敛财工具。

  强化政治监督,紧紧围绕粮食安全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督促相关党组织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做好粮食储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纪检监察机关把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作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点工作,强化政治监督,紧紧围绕粮食安全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以有力监督保障粮食安全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聚焦粮食购销领域开展专项巡视巡察,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等进行全面“政治体检”。今年10月,陕西启动粮食购销领域专项巡视巡察,各专项巡视巡察组将同级粮食主管部门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作为重点。陕西省委巡视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巡视组紧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落实国家粮食储备、流通政策法规情况,重点了解国有粮食企业是否坚守主责主业、依规依法经营,收购环节有没有虚开结算凭证、虚假收购、以次充好等问题,存储环节有没有虚报瞒报、亏库短量以及擅自动用、盗卖政府储备等问题,销售环节有没有将宜存粮食作为不宜存定向销售以及空进空出、虚报损耗等问题。

  江苏组织11个省委巡视组、92个市县党委巡察组,聚焦涉粮领域深入开展政治监督,省委巡视办深入分析近年来全国及该省涉粮典型案件,归纳出“转圈粮”“空气粮”“升溢粮”“损耗粮”“价差粮”“坑农粮”等六种“靠粮吃粮”腐败类型,作为深挖细查重点,确保涉粮问题线索“清仓见底”。

  统筹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和涉粮问题专项巡视巡察工作。江西省纪委机关、省委巡视办联合印发工作方案,省市县三级成立专项巡视巡察监督检查组,实现人员力量整合、一体部署落实、上下联动推进、成果共享共用。今年9月,江西省委涉粮问题专项巡视巡察监督检查组进驻6家省直涉粮主管监管部门和4家省属国有涉粮企业,市县两级党委109个巡察组进驻1198个单位开展工作。为打破“熟人社会”人情干扰,江西省宜春市统一成立11个专项巡察监督检查组,县、市、区异地交叉开展专项巡察和监督检查。

  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压实粮食购销主管监管责任。中储粮集团公司党组制定了中储粮系统《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自查自纠工作指引》,紧扣责任、腐败、作风和体制机制等问题,就“查什么、怎么查”“纠什么、怎么纠”“治什么、怎么治”作出具体指导,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带队对20家分(子)公司专项整治工作开展督导检查。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纪委监委组建专项督查组,采取不打招呼、直插一线方式,通过站“粮垛”、下“探子”、取“样粮”,对粮食购销公司及基层粮库储备粮保管收购、人员管理、财务收支、资产运营等方面情况开展督查,对相关部门单位在自查、普查、抽查阶段工作不严格、不规范、不到位等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开列清单、销号管理。

  与政治监督相结合,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一些地方纪委监委结合专项整治重点内容,梳理涉粮企业问题线索、廉政档案、日常监督等情况,对被研判单位政治生态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精准画像。

  对问题线索“大起底”,“室组地”联合办案……严肃查处涉粮腐败问题,让对国家粮食动心思、有邪念的人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各地纪委监委从严从重查处涉粮腐败问题,坚决清除粮食购销领域“硕鼠”“蠹虫”,形成强力震慑,让对国家粮食动心思、有邪念的人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全面起底问题线索。聚焦粮食购销领域人、财、物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涉粮问题线索进行清底式“回头看”,拓宽问题线索来源,广泛接受群众举报。吉林省纪委监委信访部门畅通“信、访、网、电”举报渠道,广泛接收涉粮问题群众举报,加强对相关信访举报件的督办转办。江西将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和涉粮问题专项巡视巡察结合起来,省市县三级已分别从巡视巡察机构、纪检监察机关及审计、财政、粮食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专项巡视巡察监督检查组,深挖细查问题线索。近日接受审查调查的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粮食收储公司经理缪路生、乐平市礼林粮油购销公司原经理胡创敏等人,其问题线索就源于江西正在联动开展的涉粮问题专项巡视巡察和监督检查。

  突出查办重大典型案件。针对发现的涉粮企业腐败问题,采用“室组地”联合办案模式,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工作合力。今年5月,中储粮集团公司广西分公司副总经理张东升接受审查调查。集团公司纪检监察组发挥“室组地”联合办案优势,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相关监督检查室具体指导下,与山西省纪委监委协作配合,深挖细查张东升等人“靠粮吃粮”、内外勾结、利益输送、中饱私囊等问题。日前,对中储粮集团公司成都分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唐丞有的查处,也是采取“室组地”联合办案。此外,一些地方还采用转办交办、挂牌督办、提级办理等手段,对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对粮食购销领域问题线索“大起底”基础上,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粮食收购、储存、销售等重点环节,紧盯基层业务主管监管部门重要岗位、基层国有粮食企业领导班子以及经营管理关键岗位的重点人员,紧盯内外勾结、设租寻租、权钱交易、利益输送、滥权妄为等重点问题,加大涉粮案件查处力度。

  高压态势下,震慑效应显现。吉林省纪委监委通过下发案件查处工作方案、重点案件挂牌督办等办法,指导全省纪检监察机关严惩粮仓“硕鼠”,一批“靠粮吃粮”腐败分子被彻查。持续震慑下,涉嫌粮食购销领域严重违纪违法的桦甸市原副市长陈辉等人主动投案,配合审查调查。

  发挥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作用,推动粮食购销领域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根据专项整治发现的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从内部监管、体制机制等方面剖析问题成因,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堵塞漏洞,发挥好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作用,着力推动粮食购销领域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切实加强粮食系统国有资产管理,压紧压实主体责任。今年9月以来,围绕市粮食购销公司原党委书记苏洋、原总经理顾刚系列案暴露的制度和监管漏洞,江苏省新沂市纪委监委通过面对面交办,压实职能部门以案促改责任。针对关键少数和重要岗位开展廉政谈话,研究监督制约措施,切实做到“谁储粮、谁负责,谁坏粮、谁担责”,守住粮食收购、粮食供应、粮食质量和廉洁从政从业“四条底线”。

  从查办案件中揭示深层次问题,推动粮食购销企业完善体制、加强监管。黑龙江省农投集团下属某公司“亏库”案案发后,在省纪委监委督促下,该集团汲取教训,结合自查自纠发现的工作短板,加强控股粮食企业管理,建立移库清查、关键岗位人员轮岗交流等制度。针对粮食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问题,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纪委监委推动区粮食购销公司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粮食购销管理规定、粮食仓储保管规定、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财务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形成靠制度管权、管粮、管人的长效机制。

  针对粮食购销高风险环节,排查漏洞完善制度。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从规范约束“一把手”用权入手,推动制定权力运行正负面清单,紧盯粮食收购、储存、经营等重点环节分清权责,督促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梳理出权责清单59条、负面清单68条,进一步厘清权责边界,规范基层粮库、直属公司等经营管理活动。

  加快智能化粮库管理系统升级,提高风险预警和防控能力。一些腐败案例暴露的问题,反映出国有粮食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需优化升级。比如,对同一客户又购又销、单一客户集中交易、跨分公司车辆信息互联互通等,迫切需要增强预警、核验功能。中储粮集团公司纪检监察组推动集团公司系统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技防”优势,进一步加强智能化粮库建设,加快覆盖储备粮管理领域全链条的数字化监管系统集成和优化,实现全覆盖的预警防控和远程监管,增强穿透式监管能力,强化事前事中管控,全面提高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督促做实粮食系统警示教育,让粮储系统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各级纪委监委结合近年来查处的粮食购销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总结特点剖析成因,对反复出现、普遍发生的问题深入分析,用好案例“活教材”,精准开展警示教育,努力做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推动专项整治实现效果再优化再提升。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