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粮食安全 河北军粮 储备粮 粮食价格 质量检验 办事指南

首页 > 粮油市场 > 市场资讯

关于粮油价格监测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4-03-18 14:51:00来源: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摘要:粮油价格监测工作对科学研判后期价格走势,分析粮食供求形势变化,保障粮食安全、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实例从数据传输、数据内容、分析方法、调研深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实施方案,以期为提升粮油市场监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粮食;价格监测;研究;对策

  当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长期不会改变,确保粮食安全这根弦要始终绷的很紧。价格监测预警工作是粮油市场保供稳价的排头兵、前哨站,可为研判行情和制定粮食政策提供重要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结合实例,思考粮油价格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如何提升粮油价格监测预警水平,提出建议、实施对策与展望。

  一、对监测预警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一)数据未能有效整合,降低数据传输效率

  一是缺乏统一数据集散平台,主要表现为缺乏统一的报送系统,或者系统之间没有预留数据通讯接口,数据使用、传输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造成资源浪费,不符合大数据、区块链时代对于数据的采集、储存、分析与处理要求。二是采集点数据未能做到有效整合,共享机制不完善。例如,同一个采集点的某个信息可能会被多个平台或机构重复采集。三是受限于所定制的数据库的囊括范围,部分数据没有固定的获取途径,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数据类型覆盖不全面

  一是区域之间的粮食流通数量、运输成本等掌握较少。例如,东北三省入关至华北地区或者北方港口海运至南方的粮食数量、运费等数据掌握不全,进而不能准确把握区域内粮食消耗情况与流通现状。二是报送和采集的数据以价格为主,对于产量、贸易量、库存数量等量化数据的掌握较少,而且多点价格采样后多用于平均计算,而非加权计算,增大了计算结果偏差。三是区域粮食种植数据掌握不足(例如:种植成本、生长进度、机械化程度等)。

  (三)数据挖掘不深,品种间联系不紧

  一是静态的看待问题。粮食价格所表现出的特性是动态的,必须通过长期观测才能发现变化趋势。若只看几周或几年的数据难以掌握其变化规律。例如,2020-2022年国际粮价的大幅波动并不能反映正常年份中粮价的变化规律。二是粮食价格除供求关系外,还要受宏观经济形势、汇率变化、地缘政治等各种因素影响。仅站在单一的视角局限性较大,数据分析容易主观化、片面化。例如,美联储持续加息、黑海粮食走廊不稳定性、黄金价格上涨等均会影响包括粮油在内的大宗商品运行周期。若脱离了以上大环境,单纯看国内的粮价运行情况很难把握大的运行趋势。三是品种间联系不紧密。例如,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小麦、高粱、大麦等均为玉米的饲用替代品,会影响到玉米的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若不考虑替代品的供应数量、占比及价格变化,就无法准确把握玉米价格未来变动趋势。

  (四)调研深度和广度不够

  一是针对粮情调研深度不够。尤其是在粮食种植、收割的关键节点下到田间、收购点、加工企业、港口等调研活动较少,对于粮情基础数据把握不足,进而缺少判断依据。例如,仅凭用粮企业报价和加工数量无法准确研判市场趋势,还必须深入到农户和贸易商,了解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变化。二是调研广度不够。以玉米深加工企业为例,我们在做分析时总会提及其“需求强弱”,但是如果没有详细、准确的掌握全国深加工和饲料企业占比、产能分布、到车数量、开机率等数据,就不能真正掌握市场的需求变化。

  二、关于提升监测预警水平的思考和实施对策

  (一)整合数据平台,优化监测网点配置

  一是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粮食监测数据云平台,开通接口,各地监测网点通过网络直接报送,监测主体按照需求和权限采集数据,这不仅给监测网点和监测主体带来了便利和安全,也避免了网点重复建设和重复报送的问题。二是优化全国粮食监测网络的布局,以行政区域(省、市、区片)划分为基础,按照区域面积、人口、市场集中程度和重点粮食品种集散量等因素为衡量权重来决定铺设网点的数量和布局,区域内尽可能涵盖批发、零售、超市等多种市场主体。借助市场主体对价格的敏感性,及时收集粮情信息,逐步形成反应迅速、协调有序、准确及时的粮食监测体系。

  (二)开展深入调研,推进监测工作高质量发展

  开展扎实的调研工作是我们正确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要解决问题,不能只从价格发现价格,只从品种看品种,必须俯下身子,脚踏实地的去做深入、全面的调研,找到问题根源,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先例和有效的依据。应该做到既有咨询、沟通,也加大实地走访力度;既向上级单位学习经验,也向下深入到各区县进行走访;既有监测主体之间的探讨与交流,也有服务对象的献计献策。真正做到对调研对象的科学采样,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问题为导向,调整思路,推进监测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分析水平

  一是加强分析师队伍建设。有针对性的提高分析师在价格数据分析、算法模型、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分析师用经济学、统计学等知识进行监测预警分析。二是加强监测点工作人员的培训。包括监测系统使用、价格采样方法、计算方法等,进一步提升报送数据的效果。三是加强人才横向交流与合作。不拘泥于粮食系统内的数据,拓展与相关单位或处室的横向联系。以粮油信息中心的工作为例,应加强与价格事务中心、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等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力度,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取长补短,最大化挖掘数据背后的深层信息,做出更为科学的分析。

  (四)完善机制,理顺监测预警全流程

  科学的、与时俱进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不但有利于保障粮食监测体系发挥作用,而且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例如,针对监测内容进行补充与细化,明确监测内涵与标准;细化监测主体、监测点、采集点的权力、义务和激励机制;科学制定预警主体、预警条件、阈值范围、预警时限,健全价格异常变动事件的报告制度并且完善信息发布流程。做到一切监测预警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感悟与展望

  (一)与时俱进构建现代化监测体系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量巨大且密集,仅依靠原始方法,如:电话询价、现场问价等难以满足监测预警工作所需要的数据量。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就必须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借助大数据、云计算、chat GPT人工智能等与时俱进的先进技术手段,有效提高监测效率、准确性,由点及面的构建起专业的粮情监测体系,夯实市场监测基础。

  (二)应形成畅通、无缝的闭环回路

  粮食市场监测体系建设是一项专业性强、系统集成性高的工作。该体系区域覆盖面大,涉及机构多,其基础是分布在各地的监测点和基层采集点,其目标是通过基础数据分析过去和当前的走势,预测未来的趋势,进而为决策提供依据。其中关点位配置、数据采集、整理、专业分析、预警、发布等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疏忽都可能会使整个粮食市场监测体系无法正常运转。因此需要一个高效、精确的信息调配机制和系统来畅通信息流通渠道,调配各种复杂信息来源。只有针对监测体系中每一个关键节点进行优化,使之与其他环节配合紧密无缝,形成闭合的回路才是完善粮食市场监测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

  作者:樊亮 《粮食问题研究》202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