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粮食安全 河北军粮 储备粮 粮食价格 质量检验 办事指南

首页 > 粮油市场 > 市场资讯

2020年中国粮食市场综述

发布时间:2021-02-22 11:37:00来源: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发展,积极克服洪涝灾害等影响,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市场平稳有序运行,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各地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积极落实各项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在有利的农业气候条件支持下,实现了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水平和粮食总产量的同步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6768千公顷(175152万亩),比2019年增加704千公顷(1056万亩),增长0.63%。2020年全国粮食单产小幅上升,全国粮食作物单产382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0.9公斤,增长0.24%。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949万吨(13390亿斤),比2019年增加565万吨(113亿斤),增长0.86%。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且连续6年保持在65000万吨以上。分季节看,夏粮、早稻、秋粮均实现增产。夏粮产量14285万吨亿斤,比上年增加125万吨,增长0.88%;早稻产量2730万吨,增加105万吨,增长4.00%;秋粮产量49935万吨,增加335万吨,增长0.68%。分品种看,稻谷、小麦、大豆产量均增加,玉米产量略有减少。稻谷产量21185万吨,比上年增加225万吨,增长1.07%;小麦产量13425万吨,增加65万吨,增长0.49%;大豆产量1960万吨,增加150万吨,增长8.29%;玉米产量26065万吨,减少10万吨,减少0.04%。

图片 

图片 

稳定粮食生产
种植面积止跌回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党和政府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的目标,脱贫攻坚补短板,出台第17个涉农中央1号文件,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完善调整粮食价格补贴政策,稳定了粮食生产,粮食种植面积止跌回升。
1.脱贫攻坚补短板,中央1号文件连续17年聚焦三农
2020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自2004年以来连续出台的第17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1号文件。《意见》共分为5个部分,包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意见》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完成这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还有一些最后的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还有一些突出的短板必须补上。2020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局面,稳住农业基本盘、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至关重要,必须毫不松懈,持续加力,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提出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8个方面的短板。《意见》强调,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提出了稳定粮食生产的四项政策举措:一是压实各级责任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三是调动地方抓粮积极性;四是加强技术服务。
2.粮食价格补贴政策微调
2020年粮食价格补贴政策以稳为主。对小麦、稻谷这两个口粮品种,国家继续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维持小麦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不变,小幅上调早籼稻和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格。维持2020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112元不变;小幅上调早籼稻(三等,下同)和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格至每50公斤121元、127元,涨幅分别为0.83%和0.79%。在生产补贴方面,2020年国家继续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实施玉米及大豆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政策,即对玉米和大豆的生产者发放直接补贴。
2020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小幅回升,逆转了2017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下降趋势。其中谷物播种面积97964千公顷(146946万亩),比2019年增加117千公顷(176万亩),增长0.1%。

图片

收购市场化程度提升
拍卖成交大幅增加

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创纪录新高,连续第6年稳定在65000万吨以上,粮食供应充足,受国内养殖业复苏和疫情期间粮食需求放大的影响,国内粮食需求明显增加,粮食市场呈现紧平衡格局。国家有关部门把握好政策性粮食去库存节奏,加大政策性粮食拍卖投放力度,多措并举保障了国内粮食供给的安全稳定。2020年,国内玉米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玉米去库存工作圆满结束,并带动小麦去库存进度,粮食收购市场化程度明显提升,粮食市场的活跃度继续稳步提升。

1.市场化程度明显提升,收购量数据分化 

2020年国家修改完善并及时公布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夏粮收购开始后,由于小麦和早籼稻市场价格均低于最低收购价水平,在主产省先后启动了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秋粮上市后,根据秋粮上市和市场价格情况,国家在各主产省先后启动了中晚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月12月31日,全年各类粮食企业共收购玉米、粳稻、中晚籼稻、早籼稻、大豆及油菜籽17157.0万吨,同比下降3.64%。2020年,我国粮食市场化收购比重达到98%,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在国内粮食政策库存下降的背景下,市场收购主体看好粮食后市行情,积极入市收购,粮食企业商品库存大幅增加,国内粮食逐渐从“藏粮于库”向“藏粮于市”转型。分品种来看,玉米和早籼稻收购量同比增加,其他品种收购量均同比下降。一方面,玉米市场收购量大幅增加,同比增幅高达40.13%,主要原因是2020年国内养殖业需求复苏,加之临储玉米拍卖进入尾声,国内外玉米价格持续上涨,贸易商和下游企业均对玉米后市行情看好,积极入市收购。另一方面,大部分粮油品种收购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原因是2020年国内粮油市场行情较好,农民对粮食销售价格预期较高,惜售情绪较重导致收购周期拉长,市场博弈程度加大导致收购量同比下降;同时,面对高位运行的粮食价格,国家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最低收购价预案,政策性收购数量也较往年明显下降。具体品种来看,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截至2020年9月30日夏粮旺季收购结束,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小麦5484.6万吨,同比降幅22.49%,其中,最低收购价收购615.1万吨;主产区累计收购早籼稻608.9万吨,同比增加1.50%;主产区累计收购油菜籽79.5万吨,同比降幅15.52%。截至2020年12月31日,湖北、安徽等14个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2326万吨,同比降幅18.44%;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粳稻2590万吨,同比降幅5.92%;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5891万吨,同比增加40.13%;黑龙江等6个主产区累计收购大豆177万吨,同比降幅21.33%。

图片 

2.粮油政策拍卖成交量大增,玉米去库存圆满完成
根据2020年粮油需求增加的市场情况,2020年国家有关部门持续加大政策性粮食投放力度。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通过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累计拍卖成交政策性粮油11545.9万吨,同比增加7269.5万吨,有效保障了粮油市场供应。其中,稻谷成交2791.4万吨,同比增加1163.2万吨,同比增幅71.44%;小麦成交2762.3万吨,同比增加2400.5万吨,同比增幅663.49%;玉米成交5992.2万吨,同比增加3779.2万吨,同比增幅170.77%;此外,中央储备粮食2020年首次通过国家粮食交易平台交易,累计成交137.2万吨,其中玉米成交2.2万吨,进口大豆成交135万吨;政策性大豆及油脂停止拍卖,去年同期成交73.4万吨。
从2020年各品种拍卖结果和年底库存情况来看,我国临储玉米、大豆和食用植物油的去库存工作均已圆满结束;2016年至2020年,5年时间累计拍卖成交临储玉米2.66亿吨,玉米去库存进度快于市场预期。随着国内玉米市场化程度的提升,预计政策性小麦和稻谷去库存进度也将加快,我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趋于下降,粮食企业商品库存数量上升,国内粮食库存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市场活力逐步提升。
CPI涨幅回落
粮价涨幅加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较上年的2.9%回落0.4%,也低于3.5%左右的全年预期目标。其中分类消费价格指数中粮食类价格指数上涨1.2%,较上年增长0.7%。分月来看,粮食类价格指数全年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4月价格指数涨幅超过1%后,5~12月价格指数涨幅均维持在1.4%至1.6%区间内运行。相比2010~2011年两位数的涨幅,2012~2020年粮食价格涨幅均在5%以内,其中2016~2020年粮食价格涨幅均小于或等于2%,2018~2019年涨幅更是小于1%。在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中,粮食属于波动较小的品种,粮食价格在CPI中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非常明显。2020年粮食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触底回升,终结了2018~2019年低位徘徊的局面,象征着粮食价格的新一轮上涨趋势已经形成。分品种看,2020年玉米和大豆价格涨幅较大,稻谷和小麦价格涨幅较小。2020年玉米、大豆生产者价格比上年分别上涨7.6%和5.5%,稻谷、小麦价格分别上涨0.8%和0.5%。

图片 

粮食进口大幅增加
食用植物油进口略增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4262.1万吨,同比增加3117.5万吨,增幅27.97%;2020年累计进口食用植物油983.1万吨,同比增加29.8万吨,增幅3.13%。从粮油进口来看,粮食进口增幅明显,而食用植物油进口增幅相对有限。
粮食进口分品种看,大豆、玉米和小麦进口量均创出了历史新高,稻米、大麦和高粱进口量也都实现了同比增加。全年进口大豆10033万吨,这是大豆进口历史上首次突破1亿吨关口,同比增加1186.89万吨,同比增幅13.3%。全年进口玉米1130万吨,进口量首次超过全年关税税率配额720万吨,同比增幅135.7%。全年进口大麦808万吨,同比增加36.3%。全年进口高粱481万吨,同比增加478.6%。全年我国玉米及饲料替代品种的进口量之和为2418万吨,同比增加109.4%。全年小麦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838万吨,同比增加140.2%。全年进口稻米294万吨,同比增加15.6%。
从粮食进口数据可以看出,进口大幅增加的品种均为饲料相关品种。大豆加工的副产品豆粕是饲料的主要蛋白原料,玉米、高粱、大麦均为饲料的能量原料,小麦则是兼具食用和饲用的品种(2020年饲用小麦进口量大幅增加),这些品种进口的大幅增加,与国内养殖业的明显复苏有很大的关系。稻米的用途主要是食用,饲用比率较低,因此稻米的进口增幅相对较小。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2020年粮食进口大幅增加的首要原因是国内饲料养殖需求的快速增加,由于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快速复苏,国民收入增加带来肉禽蛋奶需求的进一步增加;其次是新冠疫情导致的食用需求放大;最后也和我国履行中美2020年1月签订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有关,部分自美国进口的粮油可能进入了储备体系。
粮食出口方面,全年出口粮食354万吨,同比减少18.4%。2020年中国粮食品种价格重心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移,国内粮食的出口竞争力减弱;同时受到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政府对国内粮食储备库存快速下降持谨慎态度,出口有所放缓。
预计2021年我国粮食进口量仍将继续增加。原因一是国内饲料养殖需求持续复苏,2020年末生猪养殖收益维持高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高涨,后期国内饲料养殖原粮需求将会持续走升;二是国内粮食去库存效果明显,除小麦、稻谷以外的各品种政策性库存均已消化完毕,原有的政策性供应消失后,需要更多的进口来填补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三是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期内,中国进口美国农产品的金额和数量有刚性增加的要求。

(原文刊登于2021年2月20日粮油市场报B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