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粮食安全 河北军粮 储备粮 粮食价格 质量检验 办事指南

首页 > 粮油市场 > 粮储新闻

东北粳稻发展趋势及展望

发布时间:2021-09-30 08:33:00来源: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1 粳稻在我国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

  1.1 粳稻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

  确保粮食安全的核心是口粮, 口粮供给的重点是稻米, 稻米供给的关键是粳稻。粳稻不是一个普通的粮食品种, 粳稻生产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的整体, 关系到品种结构的调整和区域优势的发挥, 特别是关系到管理好通胀预期和实现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近年来, 国内稻米市场对粳米的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拉动粳米价格大幅度上扬。粳稻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市场稳定和通胀预期的重要因素。因此, 千方百计地发展粳稻生产, 提高粳稻产量和品质, 对于确保我国人民口粮安全和社会稳定, 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2 粳稻市场供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市场粳米的价格反应越来越敏感, 多次引发物价上扬。例如, 2003年我国粳稻大面积减产, 导致当年和次年谷价暴涨, 险些酿成粮食危机。2010年粮食价格再次上扬, 其中又是粳米反应最快、最激烈, 而且价格上涨幅度高于其他粮食品种达20%以上。进入21世纪以后, 我国人均稻米消费总量持续下行。2001年人均消费量为152.8 kg, 到2019年已经下降到138.6 kg。但其中粳稻的年均消费量却不降反升, 由37.8 kg上升到55.4 kg, 净增17.6 kg(图1)。

  

  满足我国粳稻市场需求只能依靠我们自己。全球有114个国家生产水稻, 但90%以上以籼稻为主, 粳稻生产国很少, 且集中分布在东亚、地中海、欧洲和北美等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 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埃及、朝鲜、美国等, 常年种植面积约1 478万hm2, 占世界水稻总面积的9%左右。总产量约1.0亿t, 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14%左右(表1)。由于生产粳稻的国家少, 总产量低, 粳米的国际贸易量很少, 常年只有400万t左右, 约占稻米国际贸易总量的8%, 还不到中国粳稻消费量的6%, 我国粳米市场供应依靠国际贸易调剂的可能性极小。在国际粳米贸易量少、市场运行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形势下, 我国粳米消费依靠进口调节的余地很小, 满足我国粳米消费增长的需求, 防范市场异常波动, 必须立足国内粳稻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2 我国水稻生产及粳稻发展趋势

  2.1 我国水稻生产趋势

  20世纪50年代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2 940.0万hm2, 基本为籼稻; 60年代平均种植面积变幅不大, 产量增幅超过10%; 70年代为我国水稻生产快速发展阶段, 面积增幅接近20%, 水稻种植面积3 486.7万hm2, 达到历史最高峰, 产量增幅超过50%; 80年代以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减少, 但在科技进步推动下, 产量仍稳步提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粳米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90年代始我国粳稻生产得以迅速发展(表2)。经过近30年的发展, 我国粳稻生产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总产都已稳定, 均超过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的1/3。从整体上看, 我国水稻生产在波动中呈现快速增加后逐步回稳的趋势, 期间在1961年和2003年出现过两次低谷, 种植面积分别下降至2 626.7万hm2和2 646.7万hm2。从籼粳比例消长来看, 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总产量结构都表现为“籼退粳进” 的趋势。

  

  2.2 我国粳稻生产

  中国常年水稻种植面积约为3 000.00万hm2, 2019年我国粳稻总面积986.67万hm2, 主要分布在东北、江淮和西南地区。其中, 东北优势区的粳稻种植面积已达到532.07万hm2, 占粳稻总面积的53.7%; 江淮优势区的粳稻种植面积约355.33万hm2, 占粳稻总面积的35.9%; 西南优势区的粳稻种植面积约55.33万hm2, 占粳稻总面积的5.6%。三大优势产区粳稻种植面积940.00万hm2, 占总面积的95.2%(图2)。

  

  3 东北粳稻发展趋势及潜力

  3.1 东北粳稻生产现状

  东北是我国最大的粳稻产区, 种植面积占粳稻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其中, 黑龙江省粳稻种植面积占东北粳稻总面积的3/4以上。与2017年相比, 近年东北三省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有所下降, 但大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地区水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自2003年以来, 我国稻米生产实现了“17连丰” 的壮举, 东北粳稻增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 2004年东北三省粳稻增产占全国稻谷增产的1/4左右, 2007年东北三省粳稻增产对全国稻谷增产的贡献就超过40%, 之后东北三省粳稻增产贡献率占比一直保持在40%~50%(图3)。

  

  3.2 促进东北粳稻快速发展的原因

  3.2.1 需求旺盛促进种稻积极性

  东北地区属高纬稻区, 生态条件有利于优质水稻生产, 商品率超过70%, 占全国粳稻商品量的60%。粳稻市场需求旺盛, 农民种稻积极性高。进入21世纪以后, 中国人均粳米消费量大幅度增加,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导致粳稻价格居高不下, 极大刺激了农民种稻积极性。

  3.2.2 政策导向

  政府高度重视, 政策扶持力度大。2003/2004年度、2007/2008年度两次粮食危机, 都与粳稻密切相关, 为此, 政府高度重视粳稻生产, 专门制定了《“十二五” 国家粳稻发展规划》, 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 支持粳稻的发展。

  3.2.3 科技支撑

  东北粳稻育种与栽培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科技支撑强劲。北方粳稻育种理论与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育成了一系列粳型超级稻新品种并大面积推广, 包括沈农265、沈农606、辽星1号、吉粳88、龙粳18、龙粳31等。同时, 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成效显著。如“无纺布覆盖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旱育超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三化一管高产栽培技术” 等。超级稻品种的育成和配套生产技术的应用推广, 实现了良种与良法配套, 是东北粳稻快速发展的基础, 对促进东北粳稻生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2.4 集约化生产

  水稻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东北稻区的大棚旱育苗所占比例已超过90%, 黑龙江寒地稻作区更是达到95%以上。特别是农垦稻作区, 水稻育苗从种子处理、催芽、播种, 到秧田管理, 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育苗质量大大提高。此外, 机插秧确保不违农时和均衡增产, 部分水田实现了病虫害的“航化飞防” , 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收获, 全程机械化集约化生产极大地促进了东北粳稻生产发展。

  3.3 东北粳稻生产面临的问题

  3.3.1 水资源限制

  东北地区水资源总量约为1 980亿m3,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 670 m3, 每667 m2水资源量为515 m3。东北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表现为“北丰南欠, 东多西少” “周边多, 腹地少” 。特别是中、南部的吉林和辽宁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 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1 390 m3和815 m3。

  3.3.2 开发利用不合理

  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严重滞后于生产发展, 水资源调度欠科学, 地表水调蓄能力差, 开发利用率极低。特别是松花江流域, 利用率仅为25%左右。年均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高达1 285亿m3, 约占东北地区水资源总量的2/3。井灌稻比例过高。目前东北稻区提水灌溉面积、自流灌溉面积和井水灌溉面积分别为37%、16%和47%。特别是黑龙江稻区, 由于大型控制性水利工程不足, 耕地有效灌溉率仅为33.3%, 低于全国14.5个百分点。“井灌稻” 比率更是占到70%以上, 导致地下水位明显下降, 已经严重影响到可持续发展。

  3.3.3 灾害影响

  东北稻区每隔几年就会有一次大的稻瘟病或低温冷害发生, 如2005年黑龙江稻区稻瘟病和低温冷害混合发生, 部分地区产量损失严重; 2009年低温冷害再次发生, 第三积温区不耐低温品种的空壳率高达40%以上。2010年辽宁稻区稻瘟病大发生, 主栽品种发病, 造成大面积、大幅度减产, 稻农损失惨重。随着直播稻兴起, 杂草稻为害也越来越重。

  3.4 东北粳稻发展潜力

  3.4.1 自然资源潜力

  东北地区水系有黑龙江、松花江、鸭绿江、辽河等江河流域, 水源较丰富; 夏季气候温和, 光热条件较好, 稻作期间平均气温为17 ℃~21 ℃, 日照百分率55%~60%, 光合辐射日总量为24~35千卡/cm2。西部降雨在450 mm以下, 地表水源稍有不足; 东部降雨稍多, 灌溉条件较好。全年≥ 10℃的有效积温2 000 ℃~3 600 ℃, 日照时数2 400~3 100 h, 降雨量320~1 000 mm。区域内土壤肥沃, 水源丰富, 水质好, 昼夜温差大, 有利稻米品质形成, 适宜发展优质食用粳稻。

  3.4.2 耕地潜力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四盟即蒙东地区。其中, 仅辽、吉、黑三省现有耕地2 440万hm2, 蒙东地区有近667万hm2。大东北地区合计可耕地面积约为3 067万hm2, 占全国良田总面积的25%左右, 而且大部分分布于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腹地,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只要有水, 绝大多数地方均可种稻。

  3.4.3 水资源潜力

  东北地区水资源分布可分为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流域内共有14个二级区, 其中松花江流域有8个, 辽河流域有6个, 水资源总量逾2 000亿m3。从现有水资源利用状况看, 总体上是辽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松花江流域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尤其是额尔古纳河、黑龙江、绥芬河和鸭绿江4条界河, 过境水资源的利用率还不到20%, 开发潜力巨大。而辽河流域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已高达114%, 松花江流域也已达到83%, 继续开发的潜力几乎为零。东北地区发展水稻必须立足于地表水资源特别是过境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大型调引水工程建设, 实现东水中引、北水南调、河湖水系连通, 彻底解决井水种稻问题。

  4 东北粳稻发展策略

  东北粳稻发展的总的原则是“保面积、稳单产、优质化、机械化, 提质增效, 促进粳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标为计划在2035年东北地区粳稻发展达到667万hm2。育种方面重点为高产与优质并重, 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并重, 商业化育种与公益性育种并重。一是开发利用界江界河水资源, 实施跨流域引调水工程, 减少“井灌稻” 面积。黑龙江省重点搞好“两江一湖” 水利工程建设, 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 逐步减少地下水灌溉面积, 自流灌溉稻与井灌稻比例由目前的3:7调整为7:3。吉林省重点建设“引嫩入白” 等水源工程, 改良中西部盐碱地种植水稻。二是加强耐低温、耐盐碱、抗稻瘟病的优质高产粳稻品种选育, 大力发展大中棚育秧和机插秧技术, 推广智能化育秧、激光平地、全程机械化、控制灌溉等标准化生产技术。三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生产条件, 加快中低产田改造, 进一步提高粳稻生产水平及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促进均衡增产。四是充分利用生态优势, 发展绿色生态稻米, 为国内市场提供最优的优质、安全稻米。五是积极发展稻米产业, 扶持和培育一批大米加工龙头企业, 创建一批稻米名优品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争取多出口。

(中国稻米2021年 27卷 5期)(唐亮, 陈温福 沈阳农业大学/北方超级粳稻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