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粮食安全 河北军粮 储备粮 粮食价格 质量检验 办事指南

首页 > 粮油市场 > 粮储新闻

我国粮食供求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

发布时间:2021-05-14 08:30:00来源: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近日,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出炉,全国人口共14.1178亿人,10年来我国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统计的31个省份中广东、山东、河南、江苏、四川人口总数位列前五,占全国人口比重的35.09%,其中广东、山东人口超过1亿人。 

图片 

  去年以来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粮食供求变数增多。部分国家粮食减产、供应链遇阻,国际市场粮价剧烈波动,玉米、大豆、小麦价格相继创数年高点,全球至少1.55亿人陷入严重粮食不安全境地。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4多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确保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从我国粮食安全战略角度来看,国际粮食市场剧烈波动,粮食价格炒作氛围升温,全球粮食供求矛盾加剧,而且我国人口众多、农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较大,所以我国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确保口粮绝对安全。 

  01  我国区域结构矛盾突出   

  通过数据对比来看,我国区域性供求矛盾突出。2020年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78.55%,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福建、海南7个主销区粮食产量仅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3%。 

  粮食产销区不平衡矛盾进一步加剧。13个粮食主产省中,粮食净调出省已减少到6个;11个产销平衡省中,有9个省粮食自给率从2003年平均的97%下降到现在的58%;7个主销区省粮食平均自给率从本世纪初的61%快速下滑到目前的24%,粮食主产区增产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也对粮食的流通和储备提出了新的要求。 

  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福建这5个经济发达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排名全国末5位。其中,广东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粮食产需缺口一直较大,粮食消费总人口超过1亿,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粮食自给率在21-25%之间。以2018年为例,据广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告,2018年广东从外省采购和进口粮食合计约4100万吨,其中从国内粮食主产区调入粮食约2000万吨,约占当年全省粮食消费量的37.04%。 

  以广东为例的粮食主销区,都在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粮食单产提高难度大、全省粮食增产空间有限等制约因素,并且还面临人口不断增加,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全省粮食产需缺口逐年扩大的问题。   

 

 

  02  中国人的饭碗如何保卫?    

  说到粮食安全,北方地区委以重任。 

  在我国,2020年黑龙江、河南、山东、安徽、吉林、河北、江苏、内蒙古、四川和湖南是全国粮食产量前十的省份。其中北方占据6席,河南、山东霸占前三甲,三省的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生产的比重接近3成。黑龙江更是以7541万吨的粮食产量连续十年位列我国第一,是广东——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的6倍。 

  我们如果倒看10年间的粮食产量变化,我们还能发现吉林和内蒙古同样支撑着粮食生产的重任。2010年-2020年,黑龙江、河南、山东、吉林内蒙古,分别增产1908万吨、1244万吨、944万吨、1012万吨和1320万吨。 

图片 

  并且这五个产粮大省的自给率都超过了100%。也就是说,它们生产的粮食,除了自己吃,还大量供给全国其他地方。北方五省实实在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仅黑龙江一地,粮食商品量、调出量分别占全国的1/8和1/3,相当于为全国每人每年提供100斤原粮。这五个北方省份,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粮仓”。 

  我们常常听到“苏常熟、天下足”,在古代江浙地区无疑是全国的粮仓。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播种粮食的土地被大量占用,导致南方省份播种面积占比大幅下降,从而催生了中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北移。北方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占比不断在增加,而南方省份逐渐萎缩。 

  而为何东北就能成为如今的中国粮仓,还要从自身的先天条件说起。东北地域面积广阔、地力肥沃,是天然的种粮宝地。以黑龙江为例,土地条件居全国之首,总耕地面积和可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均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全国其他地区,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在国家强有力的开垦规模下,让昔日蛮荒之地,变成今日的“北大仓”。 

  虽然说我国粮食安全当前供给没有问题,中长期供应也有保障。但要清醒地认识到新发展格局的一大变量是粮食。“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比如,谷物和谷物粉进口依然存在,大豆仍将是进口量最大的粮食品种。随着城镇化推进和消费升级,粮食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而粮食生产又面临水土资源的硬约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资料来源:杜鹰《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正解局《北粮南运:北方5省,如何保卫了中国人的饭碗?》;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