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粮食安全 河北军粮 储备粮 粮食价格 质量检验 办事指南

首页 > 粮油市场 > 粮储新闻

25年累放粮油收购贷款约6.5万亿元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农发行有担当

发布时间:2019-10-28 09:21:00来源: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正值秋收时节,我国农业农村部也传来好消息,截至10月14日,全国秋粮收获已近七成,达到8.6亿亩,增产趋势明显。这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近几年,我国稻谷和小麦产需有余,完全能够自给。这意味着,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上。   

  可以说,现在是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最好的时期。成就的背后,不能不提的是,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过去25年中,农发行始终以支持粮棉油等重要农产品收购、储备、调控和调销为已任,为保障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主导银行   

  采访中,《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自1994年成立迄今,农发行支持开户企业收购粮食数量约占国内全部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在粮食主产省支持收购量占全社会粮食收购量的60%以上。作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导银行,农发行可谓实至名归,为保收购、促生产、稳物价打下了坚实基础。   

  25年来,农发行通过粮食收购资金对粮食流通领域的支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维护粮食市场平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与此同时,坚持政策性收购贷款封闭运行管理,在确保国家粮食购销价格政策实施的同时,通过合理把握贷款发放节奏,稳定市场化收购价格,保障粮食市场平稳。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五连丰”,农发行确保收购资金供应,避免粮食价格大起大落、谷贱伤农,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可以说,通过及时足额提供政策性储备调控资金,农发行有效推动了建立和完善中央及地方分级储备调控机制,增强了中央政府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和地方政府区域粮食调控能力,保障“粮食省长负责制”有效落实,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健全有效。   

  维护农民利益和信贷资金安全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也带来了“丰收的烦恼”——库存压力大、粮价走低,“打白条”“卖粮难”现象一度困扰着广大种粮农民。   

  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从成立之日起,就将维护农民利益摆在首位,通过及时足额供应粮食收购资金,从根本上解决了“打白条”和“卖粮难”问题,给种粮农民吃上“定心丸”。   

  在开展粮食信贷业务中,农发行实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管理,在维持循环持续提供粮食收购资金能力的同时,从根本上切断了收购资金和基础货币的联系,确保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保障宏观经济稳定。   

  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管理还对收购资金的挤占挪用形成了有效遏制。随着相关制度办法不断完善,管理措施逐步到位,企业挤占挪用收购贷款的势头逐步得到控制。   

  可以看到,从“双轨制”时期的定购价,到保护价敞开收购,再到最低收购和临储托市,25年来,农发行围绕国家粮食购销政策,保障政策性收储资金供应,兑现国家惠民政策,保障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据统计,25年来,农发行累计发放粮油收购贷款64539亿元,支持收购粮食72765亿斤。1994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221元,而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4617元。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背后,离不开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有效支撑。   

  全力支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国家实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农发行积极适应粮食市场新形势发展和收储制度改革要求,加快推进粮棉油信贷业务由政策性业务为主向政策性和市场性业务并重转变。   

  一方面,积极支持多元主体入市收购。为此,农发行加大客户营销力度,实施重点客户工程,优化客户结构,积极支持地方大型粮食集团、优质龙头加工企业和购销贸易企业等客户。另一方面,托住市场化改革底线。农发行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市场化贷款投放力度,服务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该行累计投放粮油收购贷款19828亿元,充分发挥了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   

  与此同时,创新支持模式,服务粮食企业。据悉,农发行牵头建立并积极推广粮食信用保证基金制度,目前已在9个省区建立粮食收购信用保证金,为解决市场化条件下粮食企业融资难开辟了新路径。不仅如此,农发行还积极创新推广竞拍贷模式、“粮港通”模式、粮食经纪人“供应链贷”等模式,有效满足了企业经营需求。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