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粮食安全 河北军粮 储备粮 粮食价格 质量检验 办事指南

首页 > 粮油市场 > 行情述评

2020/21年度天津粮油市场分析预测报告

发布时间:2021-02-26 15:23:00来源: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战疫情大爱保民生,经济率先正增长

保粮安担当稳大局,粮食连丰十七年

—2020/21年度天津粮油市场分析预测报告 

2020年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期,也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克难奋进,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我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粮食生产喜获“十七连丰”。在粮食供应与保障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在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下,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总产量达到66949万吨,已连续6年稳定在65000万吨以上为抗击新冠疫情,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克服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1年,正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时期,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必须清醒认识到新冠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全球经济、贸易、金融市场普遍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及流通格局都随之会发生重大变化;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粮食生产效能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差距;我国粮食实现十七连丰,但供需结构发生了变化,呈现谷物紧平衡、玉米供需缺口扩大,大豆高度依赖进口的格局国际形势的不利变化对于我国粮食海外贸易风险管控、粮食安全保障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按照党中央把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十四五”规划的部署,将粮食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层面来加以审视。要持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强调种源安全,促进产业稳定发展、提升收储调控能力、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对粮食市场进行深度分析和研判,提高市场预警能力和调控水平,做好保供稳价工作,不断巩固国家粮食安全,牢牢的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一、2020年我国粮油市场形势概况

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粮食进口量创历史新高,粮食收购市场化程度较高,除稻谷价格较为平稳外,其他粮食品种市场价格整体明显走高。

从主要品种看:稻谷、小麦产量略增,库存充裕,能够确保口粮的绝对安全;玉米产减,供应偏紧,缺口扩大,小麦、高粱等作物对玉米的替代效应凸显;食用国产大豆产量增加,但部分地区受天气影响产量不及预期;压榨食用油大豆高度依赖进口。

(一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

2020年全国各地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积极落实各项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949万吨,同比增加565万吨,增幅0.9%。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5152,增幅0.61%,其中,稻谷播种面积增加,玉米持平,小麦减少。豆类(尤其是大豆)播种面积大幅增加,薯类面积稳中有增。此外,全国粮食作物单产0.38/增幅0.2%。

(二主要粮食品种供需分析

小麦:预计2020年全国小麦总供给量14125万,较上年度2.5%;总消费量为13127万吨,较上年度7.88%;2020/21年度全国小麦结余量为996万吨,较上年减少36.98%

稻谷:预计2020年全国稻谷总供给量为21536万吨,较上年增加1.05%总消费20382万吨,较上年增加4.63%2020/21年度全国稻谷结余754万吨,较上年减少49.36%

玉米:预计2020年全国玉米总供给量为27567万吨,较上年增2.7%年度总消费量为29104万吨,较上年减少1.66%;2020/21年度玉米市场产需缺口为1536万吨,缺口较上年缩小44.27%

大豆:预计2020/21年度我国大豆新增供给量为11760万吨,较上年增加0.84%;预计本年度大豆消费总量为11633万吨,较上年1.37%;年度大豆供需结余32万吨,较上年减少95.58%

食用植物油:预计2020/21年度我国食用植物油量为4138万吨,较上年增长1.2%消费总量为4097万吨,较上年0.64%;年度供需结余24万吨,较去年多结余25万吨。

(三粮食总进口量大幅增加

20211月14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12月我国粮食累计进口14262.1万吨,同比增加3117.5万吨,增幅27.97%。中:

小麦:小麦进口数量创纪录的达到838万吨,较去年增长140.2% 

玉米及替代品:玉米进口量为1130万吨,较上年增长135.7%。进口高粱量为481万吨,较上年增长高达478.6%。大麦进口量808万吨,较上年增长36.3%

大豆:进口总量达到创纪录10032.7万吨,较上年增长13.42%

植物油:豆油进口量为96万吨,较上年增幅为16.6%,棕榈油进口量为466万吨,较上年减少17%

出口方面:我国粮食出口量为354万吨。粮食出口主要为大米品种。

(四)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玉米、豆油价格创新高

我国农业主要矛盾已从总量不足转为结构矛盾,这也成为部分品种粮食价格上涨主要原因之

优质小麦:当前国内优质强筋小麦产量为350-450万吨,市场需求量为600-800万吨,缺口为300万吨左右。

玉米:国内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及深加工需求良好,带动玉米消费明显增加,市场供需存在缺口;加之国内外新冠疫情影响粮源供应以及临储玉米减少等因素影响,市场价格持续攀升。截至2020年末,国内外玉米期现货价格均创下新高,其中国内现货平均价格达2600-2700/吨,比年初上涨36%-40%;大商所玉米期货价格2740元/吨,较年初上涨43%;美国芝加哥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478美分/蒲式耳,较年初上涨约23%。

豆油:下半年菜油期价不断攀升提振国内油脂期价,叠加中国积极执行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使得美国等大豆主产国的大豆库存急剧下降,价格逐步上行,推动全球植物油价格走高,至年底国内豆油价格攀升至8700-8800元/吨,达到近几年的高位。

(五小麦、稻谷政策性收储制度持续执行

几年,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持续执行,为保障粮食生产、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坚实的基础。2020年在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的基础上,国家引导农民合理种植,加强田间管理,促进口粮品种稳产提质增效为原则,继续执行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具体如下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2240元/吨保持2019年水平不变;早籼稻(三等)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2420元/吨2540元/吨,均较上年提高20/吨,粳稻2600/吨较上年持平地政府认真贯彻最低收购价政策,粮食市场流通秩序保持稳定。

(六)我国粮食产需各环节短板依然存在

虽然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但粮食安全的基础仍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从源头上看,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但我国种子行业的科技含量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而且部分农产品需要大量进口外国种子,这不仅影响了我国的价格主动权和市场话语权,还存在“断种”带来的风险;从供需结构矛盾上看,我国在豆类和玉米等动物性饲料用途占比较高的粮食上仍需大量进口。在国际冲突、极端天气以及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和粮食贸易供应链中断等因素相互叠加的情况下,粮源供应仍存在不稳定性;因区域布局不合理也加大了流通环节的损失,有数据测算,我国每年仅在粮食储存、运输和加工环节造成的损失、浪费就高达700亿斤。而居餐桌的消费环节更为严重,每浪费数量高达800万吨。

二、国家宏观政策持续保障粮食安全

纵观全年,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的背景下,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始终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

(一) 粮食生产支持力度增大

一是“十三五”期间,中央持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装备条件加快提升。20162020年9月,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8.64万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66倍;二是在全国全面开展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进度远超往年,共支持231万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270万台(套)农机具加快机械化技术推广全国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71%,较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三是为确保粮食安全稳定生产,国家加大对水稻生产的扶持力度,落实各项支农惠农、种粮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全年双季稻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756万亩,增长5.3%。

(二) 政策性粮食调控市场针对性更强

针对新冠情引发的价格波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向市场投放政策性粮源,保障了市场的稳定。尤其针对玉米品种,通过临储拍卖、一次性拍卖、定向销售等多种投放形式,一定程度抑制了过快上涨的玉米价格。

2月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举办玉米专场网上交易会,累计成交量132万吨,就近就便解决运输等原因造成的南方部分企业饲料紧张问题;在临储玉米交易中,采取增加保证金数额、动态设置最低出库率、缩短付款期限以及预付货款等交易规则,有效的打击了贸易商的炒作行为;由于国内玉米的临储库存出清,国家三次提高政策性小麦投放量,满足了华北、华中地区饲料企业配方替代需求;在9月份增加陈稻谷定向饲用销售的方案,在补充玉米替代品同时,一定程度上将陈粮储备去库存。面对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国内供需矛盾的变化,预计今后的政策调控方式将更为灵活、有效。

2020年家加大了政策粮投放力度,大品种的投放量和成交量都有增长。国家政策性粮食累计成交11545.9万吨,同比增加7269.5万吨。其中,小麦成交2762.3万吨,同比增加2400.5万吨;稻谷成交2791.4万吨,同比增加1163.2万吨;玉米成交5992.2万吨,同比增加3779.2万吨;此外,中央储备粮食2020年首次通过国家粮食交易平台交易,累计成交137.2万吨,其中玉米成交2.2万吨,进口大豆成交135万吨。 

(三) 大豆振兴计划继续稳步推进

2020年大豆振兴计划继续稳步推进,豆类播种面积大幅增加,大豆播种面积达到1.48亿亩,较上年增长5.9%,大豆产量1960万吨,较上年增长8.3%。虽然2020年黑龙江大豆种植补贴水平为238元/亩,较去年的255/亩略降,但仍高于玉米补贴200/亩,足见我国对大豆生产的重视程度。预计今后我国将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力争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提高单产和品质,确保用于豆制品加工用途的食用大豆实现自给。在大豆振兴计划的带动下,不仅是供应环节,连带加工和消费环节的升级趋势也逐渐明显,国内大豆产业的加工进一步深入,产品结构趋向多样化。大豆压榨设备、发酵设备、膨化设备等都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大豆的营养价值被进一步发现,大豆分离蛋白、大豆蛋白肽等成分被逐渐开发,营养成分较高的大豆制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四) 科技支撑与攻关核心呈现质的飞跃

我国农业科技正处于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提升的关键阶段。袁隆平“超优千号”耐盐水平均亩产量达802.9公斤,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2021年将正式启动“海水稻”的产业化推广和商业化运营,拟用8至10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实现“亿亩荒滩变良田”;中国农业科学院在粮食作物育种和栽培技术等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其中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中麦578”平均亩产达到841.5公斤,创下黄淮麦区高产纪录;玉米丰产绿色高效全程机械化技术再创1663.25公斤亩产新纪录。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到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源源不断的为农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强大动力,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

(五) 逐步增强对全球粮食供应链的掌控能力

针对当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四家型企业控制着球大部分粮食市场的贸易、我粮食进口定价权落的局面,我国政府积极引导国内有实力的粮食企业“走出去”,致力于做全球资源竞争的直接参与者、全球粮食产业链的直接掌控者,努力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大粮商”,确保粮食国际贸易不受阻。今年中粮集团的营业收入首次超过5000亿元,仅次于嘉吉,成为世界第二大的国际粮商。中粮集团的海外资产和业务覆盖了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玉米、小麦、大豆等资源拥有全球配置能力,增加了国粮油贸易的话语权。

(六构建多元化贸易格局,掌握粮食进口主动权

2020年,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国际贸易日益活跃,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地位。中国与美国、巴西、东盟、欧盟以及“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强。而且我国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需求持续增长,粮食的进口规模不断扩大,进口来源也更加多元化,逐渐掌握了粮食进口的主动权

一、改变进口来源地相对单一、容易受制于出口地政策和产量变化的国际贸易格局。以大豆进口为例,2019年我国进口阿根廷大豆879万吨,占到阿根廷对外出口大豆比例的80%之多。而2020年后,阿根廷以经济疲软需要农业部门来支持为理由,宣布将包括大豆在内的农产品出口费用提高3个百分点至33%。面对出口国费率政策的变化,我国采取多元化的进口措施,缩减阿根廷玉米的进口数量,从美国、巴西进口了更多的大豆作为补充,避免了出口地政策的牵制。

二、灵活调整可替代品种进口数量。2020年我国受到玉米价格上涨的影响,其主要替代品小麦的需求量激増。为协调粮食供需矛盾,我国选择增加与立陶宛、法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美国等国的小麦贸易力度,增加小麦进口数量。其中,进口法麦和美麦分别为238万吨和165万吨,较上年分别增加了599.55%395.52%。这既履行了我国对WTO年度谷物进口配额的承诺,也利于保持良好国际合作关系

三、各项互惠协定的签署加快我国与周边地区国家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今年9月签署的《中欧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协议》、11月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及12月签署《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等将扩大我国与周边地区国家在包括粮食在内的多种商品的区域间贸易往来,降低交易成本,扩大粮食技术及资本的流通。同时,也体现了我国持续扩大进口的积极态度,对于我国稳定粮食进口有重要意义。各项协定的优惠成果直接惠及消费者和行业企业,将为丰富消费市场选择、降低企业贸易成本发挥重要作用。

三、2020年天津粮油市场走势回顾

2020年,天津地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全国走势基本一致新冠疫情爆发以及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谷和小麦价格保持稳中势,玉米价格经历了大幅度的上涨,出现小麦玉米价格倒挂现象,大豆及食用油市场运行涨跌起伏,但我国粮食供给总体充足,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发挥,价格运行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的态势,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分品种具体走势如下:

(一) 小麦市场价格重心上移

1-3月,国内新冠疫情爆发,市场购销活动迟缓,小麦价格从2390元/吨下跌至2340元/吨。4月,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居民生产生活逐渐恢复正常,而国外部分国家暂停小麦出口,小麦价格上涨至2400元/吨。5-6月,新小麦陆续上市,面粉企业采取低库存生产,面粉消费进入淡季,小麦价格回落至2340元/吨。7-11月,随着玉米价格大幅度上涨,小麦替代性消费增长,农户及粮商惜售情绪浓厚,加上各级储备粮库进行轮换和托市收购支撑,小麦价格从2390元/吨上涨至2540元/吨。12月,政策性粮源逐渐出库,面粉消费节奏偏慢,小麦需求充足,价格回落至2480元/吨,全年涨幅为5.08%。

(二) 玉米价格强势上涨

1-3月,玉米价格维持震荡上行的趋势,但上涨速度较慢,从1980元/吨上涨至2040元/吨,由于新冠疫情防控导致交通不畅,市场供应偏紧,加工企业库水平迅速降低,玉米现货价格应激性上行。4-6月,虽然临储玉米拍卖已开启,进口谷物抵港,对市场阶段性供应略有补充。但是基层种植户手中余粮基本售罄,收购成本抬升,持粮贸易主体对后市价格上涨预期增强,加工企业存粮意愿较为强烈,市场供需缺口没有得到根本缓解,玉米价格从2060元/吨上涨至2200元/吨。7-9月,在临储销售持续高成交和高溢价的支撑下,玉米价格快速上涨至2400元/吨。之后在国家政策性玉米交易规则调整叠加华东及华中及华北部分地区新季玉米开始上市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玉米现货价格先扬后抑,价格从2400元/吨上涨至2530元/吨,后回落至2500元/吨。10-12月,新粮收割进度略晚于往年同期,导致集中上市期延迟,市场粮源流通有限,而夏季以来的粮价上涨效应使得囤粮主体激增。生猪产能快速恢复提振玉米饲用需求,深加工企业开工率回升,供需偏紧格局加剧,价格也上涨至2700元/吨的高水平,全年涨幅达到35.33%。

(三) 稻米市场价格平缓,波动幅度较小

稻谷市场处于供大于需的格局,稻米价格全年基本稳定,并未出现大幅涨跌现象。虽然经历新冠疫情影响以及中秋节、春节、开学季等需求增长阶段,但是由于稻谷供应充足,大米价格并未出现刺激性上涨的势头。1-2月,稻米价格稳定在4880元/吨。3月,供应宽松,需求疲软,价格小幅下跌至4800元/吨。4-6月,稻米价格小幅上涨后回落,从4875元/吨下降至4835元/吨。7-9月,市场供需格局宽松,大米消费能力不强,稻米价格从4775元/吨下降至4660元/吨。10-12月,新季粳稻陆续上市,11月黑龙江启动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价格与上年持平,稻谷价格并未得到提振,但由于需求增长,稻米价格从4740元/吨上涨至4790元/吨,全年下降1.84%。

(四) 大豆市场价格持续上

国产大豆:1-4月,国产豆油需求良好,主产区农户余粮不多,新冠疫情影响下,部分地区交通运输不畅,大豆市场供应偏紧;叠加中央储备粮直属库大豆轮换收购计划,国产大豆价格从3700元/吨快速上涨至5160元/吨左右;5月,国储收购结束,高速公路收费恢复导致运费上涨,需求受到限制,大豆价格小幅回落至5080元/吨。6-7月,国产大豆阶段性供应偏紧,加之临储拍卖高溢价影响,大豆价格大幅上涨至5500元/吨左右。8-10月,低价进口大豆大量流入,拖累国产大豆市场价格,另外新豆上市,加之中储粮和黑龙江省地储投放力度加大,大豆价格下行至4620元/吨。11-12月,大豆终端消费需求增加,产区大豆受天气以及交通影响,运输成本增加,国产大豆价格大幅提升至5480元/吨,全年涨幅达到52.22%。

进口大豆:1-2月,在新冠疫情影响下,进口大豆分销价格下行至3080元/吨。3月,南美大豆出口受阻,美国大豆价格得到提振,进口大豆分销价格上涨至3120元/吨。4-5月,巴西雷亚尔汇率持续贬值,进口成本下降,进口大豆分销价格降至3020元/吨。6-12月,我国大豆需求良好,中美继续履行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进口大豆供应从南美转向美国,进而加大美国豆采购量,美国豆价格持续上涨,进口大豆分销价格跟随走高,从3220元/吨上涨至3990元/吨,全年涨幅为22.39%。

(五) 食用油价格先抑后扬

一级大豆油:1月,双节备货基本结束,市场需求转淡,豆油价格6900元/吨。2-5月,国内受新冠疫情爆发的影响,终端消费低迷;期间,4月份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历史上首次收于负值,带动植物油市场价格下行,加之中美贸易摩擦,市场担忧贸易协议是否照常履行,豆油价格从5780元/吨下降至5490元/吨。6-12月,随着国际原油价格恢复走高,豆油价格开始上涨;7月,受菜籽油价格大涨的拉动,豆油替代消费增长,价格继续走高;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豆油消费需求逐渐恢复正常,中秋、元旦、春节备货积极,豆油库存处于低位,加之中美继续履行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利好美豆出口价格,成本端对豆油价格形成支撑,豆油价格从5780元/吨一路上涨到8560元/吨,全年涨幅为23.17%。

棕榈油:1-4月,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终端消费低迷,油脂市场行情整体走低,国际原油价格暴跌,棕榈油价格从6550元/吨降至4860元/吨。5-10月,棕榈油进入增产周期,由于天气原因及疫情影响,主产国产量不及预期,出口需求良好;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以及菜籽油价格大幅上涨的带动下,国内棕榈油消费增长,价格从4980元/吨上涨至6700元/吨。11-12月,虽然国内棕榈油消费进入淡季,利空棕榈油价格,但是棕榈油主产国产量下滑,库存走低,叠加植物油市场整体走强的带动,棕榈油价格上涨至7280元/吨,全年涨幅为10.64%。

四、2021年我国粮食市场形势分析

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更是中国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元年”。中一号文件提出,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

一号文件指出,应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十四五”时期各省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

2020年12月31日召开的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中,唐仁健部长表示,务必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要做到“两稳一增”,其中“两稳”是指稳口粮,稳大豆,“一增”是指增玉米。我国将在2021年提高玉米播种面积,扭转持续数年的播种面积下滑势头,以填补国内不断扩大的供应缺口。其中,重点扩大东北以及黄淮海地区的玉米播种面积;继续实行大豆振兴计划,力争将大豆播种面积稳定在13995万亩以上;另外还将确保2020年南方双季稻播种面积不会下降,并且努力实现黄淮海以及西北地区的小麦播种面积的恢复性增长。

(二)通过政策导向,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2021年稻谷、小麦仍将维持国家托市收储政策,国家提高了小麦托市收购价格,从2240元/吨提高至2260元/吨,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2021年将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支持有条件的省份降低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保费县级补贴比例。预计后期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补贴、保险等政策调控方式将更为完善、灵活。

(三)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促进粮食生产方式转变

国粮食生产虽然取得七连丰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尽合理,稻谷和小麦等口粮供大于求,陈粮积压,库存成本高,而优质强筋小麦、大豆等作物产不足需,在区域布局上,粮食生产北进南退现象突出,13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主产区与主销区空间距离拉大,跨区域流通和平衡压力越来越大。为此必须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黄淮海地区强筋低筋小麦、青贮及专用玉米和高油高蛋白大豆种植规模,打造东北地区优质稻谷、玉米及大豆核心区,重点扶持长江经济带双季稻和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建设。同时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立足本国,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

科技进步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在粮食产业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一是依靠科技创新,加强“种子库”建设,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重点突破粮食基因挖掘、品种设计和种子质量控制等核心技术,创制重大新品种,提升我国粮种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加大对营养健康、质量安全、节粮减损、加工转化、现代物流等领域基础与急需关键技术的研究创新支持。三是支持粮企与科研院所合作,深化“产学研”协同,培育适应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体系。四是加大对一线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积极推广粮食生产绿色防控技术,让农民利用绿色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五)加快构建节粮减损长效机制

2021年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广低损耗、高效率的粮食收割方式,有效提升粮食收割机械作业的精细化水平,降低粮食生产过程中的耗损率。推广现代化的粮食运输、储藏模式,加快建立智能化的粮食运输与仓储设施,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粮食运输和仓储过程的信息化与可视化管理,提升全链条的智能化监管水平以降低运输与仓储环节的耗损率;另一方面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国情教育和粮食安全教育,加快推进粮食法立法进程,建立有利于促进粮食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法律机制。通过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减少生产、流通、加工、存储、消费环节粮食损耗浪费。

(六)积极参与全球粮食治理,最大限度降低海外风险

我国是世界上仅有的5%能够实现粮食自给的国家之一。但国外风险已跨越有形壁垒深入影响我国粮食产业发展,表现为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国内市场受到挤压,饲料及国内畜牧业受国际大豆市场价格传导影响较大。为此,我国“粮食自给”应主动出击,在更加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下,立足全球视野,积极参与全球粮食规则制定,加强国际农业合作,建立稳定、可靠的国外粮食供应链,最大化利用国外粮食资源,把握国外市场主动权,为规避各类风险超前谋划布局,更好的实现“粮食自保”安全战略。

五、2021年国内粮油市场价格走势预测

长期看,我粮食仍处于平衡状态对高质量食物需求与粮食供给总量不充分、结构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预计国家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作为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下2021年我国主要粮油品种市场价格稳中偏强,分品种预测如下:

(一) 小麦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全国小麦播种面积呈现稳中略减态势,国内小麦单产、总产量、消费量均将有所增加;进口小麦数量将保持同期增长,供大于求的格局会改变。考虑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持续实政策性粮食销售持续入市场以及小麦进口不断增加市场供应有充分的保障但受玉米价格上涨动,总体来看2021年小麦价格将以稳为主或将呈现小幅上涨走势

(二) 玉米

2021年我国将增加玉米种植面积,玉米产量将增加。为缩减我国玉米市场的缺口,将增加玉米、高粱、大麦的进口数量;小麦以及稻谷均能替代部分玉米进行饲料生产。国内养殖业扩产提速以及工业消费需求旺盛,将支撑国内玉米消费需求。总体来看,我国玉米供应相对维持稳定,下游需求稳步增长,玉米价格保持合理区间,将呈现高位震荡,至下半年呈现下行走势。

(三) 稻谷

2021年稻谷种植面积稳中有增,产量小幅增加,优质品种种植占比提高,托市收购启动范围或将缩小,逐步转向市场化收购为主、托市收购为辅。稻谷食用消费量基本稳定,国家加大稻谷去库存力度,饲用、工业消费量同比增加。因国内外稻米价差的扩大,2021年或将扩大进口大米数量,2021年稻谷价格仍将保持稳中略涨运行态势,优质优价将更加突出

(四) 大豆

2021年国家将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力争将大豆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同时提高单产和品质。但玉米和大豆存在“争地”现象,大豆播种面积继续增加或难度较大,加之国内大豆食用需求增长,预计国产大豆价格将高位运行;国际方面,美豆产量增幅不及需求增幅;南半球大豆受拉尼娜气候影响收获未知,全球大豆供应整体仍趋紧,加之我国需求强劲,2021年上半年进口大豆价格维持高位震荡,进入8、9月份后,大豆价格或将小幅震荡下行。

(五) 油脂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中美贸易关系的改变、全球经济的发展滞缓以及大豆主产国天气的不确定性,都是影响油脂价格走势的核心要素。豆油方面,2021尤其第一季度油脂价格仍将高位偏强运行,之后随着南美大豆集中上市或将迎来一波调整全球油脂供应偏紧格局或难根本改变。棕榈油方面,预计2021年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仍将处于低点,且印尼B30生物柴油掺混政策实施将增加棕榈油的需求,将共同带动棕榈油价格走强,2021年国内豆油、棕榈油等食用油价格均将保持震荡上行趋势。

以上是我们对全国及天津粮油市场供求形势和主要粮油品种价格走势的分析预测,仅供参考。

 天津市粮油信息中心

2021年1月